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實踐集刊》第六期出刊

更新日期:

《新實踐集刊》本期推出「人類學與社會實踐」專題,邀請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中具有人類學專業的實作者,分享其以人類學方法進入社區、與之互動及合作的經驗與成果。

人類學者擅長透過長期深入的田野調查,理解並詮釋當地人的文化與生活世界。這種方法不僅需要細緻的觀察與傾聽,更要求研究者在過程中保持同理心,站在當地人的角度去感受與思考。實踐型研究則強調研究者與場域的互動及合作,要求研究者不僅觀察與分析,更必須參與其中。這使得以互信關係(rapport)為基礎的田野調查,成為社會實踐與行動研究中重要的核心能力。本期專題的三篇論文皆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人類學者在南迴地區部落的實作經驗與反思,他們一開始並不急於設定議題,而是順著田野調查的緩和步調,慢慢接近部落,在與族人的討論中逐步釐清部落最切身的議題,並以部落習慣的公共事務處理方式,合作建構出回應議題的行動方案。透過他們對自己實踐方式的記錄,相信讀者可以借鑒人類學獨特的田野方法與學科的高度反思性,為後續的學術社會實踐提供啟發與參考。

專題首篇文章〈「誰」的聲音:原住民族聲景研究與社會實踐的可能性與限制〉,作者林靖修以其在排灣族SMK 部落的聲景研究為例,說明「合作」並非理所當然地存在,而是需要研究者與族人共同摸索、形塑的過程。作者指出,過往的原住民族聲音研究大多以音樂、語言和口述歷史為主,忽略了日常生活與周遭環境的聲音,而且通常是由研究者主導採集,缺乏族人的參與。注意到這個缺失之後,林的研究設計是鼓勵族人參與,讓族人自主記錄他們認定有意義的生活聲音,也將聲音的詮釋權交給族人。然而,作者也發現,在資料後製和建置資料庫階段,由於技術專業的落差,因而再次浮現研究者單向操作的問題。他認為,如何平衡「合作」與「專業」是想從事合作研究的學者需要思考的課題。文章最後提醒我們重新思考何為「成功的研究」:或許一個研究的成功並不全然取決於是否有最終的「成果」,反而,讓研究者與族人建立平等互惠關係、共同創造知識的過程,才是合作研究最可貴之處。

當人們初踏足陌生地點時,往往是憑藉著地圖的指引來認識環境,然而地圖如何被繪製、如何被解讀,本身即是一種權力關係的展現。在〈於時空角力:繪製土村傳統地名圖〉這篇文章中,作者蕭鄉唯詳細介紹臺東大學人社團隊與土村排灣族人共同製作傳統地圖的過程,以及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作者指出,繪製地圖的過程需要謹慎處理不同社群間的權力關係。為了避免觸及各家族間的傳統領域爭議,東大團隊選擇以「傳統地名」而非「傳統領域」為主軸繪製地圖,但在實踐過程中,團隊仍需面對不同家族對於土地與祭儀的不同詮釋與認知,以及在地知識的神聖性和階序性。東大團隊利用新的數位媒體工具,不僅呈現傳統領袖家族的指認與陳述,也涵納現代公共性的視角,嘗試轉化傳統與現代對於在地公共性的不同理解。最後,作者總結,傳統地名地圖的繪製不僅僅是對在地知識的靜態記錄,更是一個需要不斷協商、溝通和反思的過程;而在更新與協商地理資訊的過程中,地圖可以成為促進不同社群間對話、理解,及合作的平台。

2009 年八八風災之後,臺東縣大鳥部落居民基於重建家園的渴望,在外部資源的挹注助益下成立了「笆札筏布工坊」,成員多為部落婦女。她們從縫紉班的參與過程中學到新的技能,也找到了可以相互交流的女性支持空間。第三篇文章〈八八風災後社區營造凝聚的女性力量:大鳥部落笆札筏布工坊經驗〉的作者楊濬瑄與葉淑綾詳細描繪了笆札筏布工坊成立十餘年來的演進,以及臺東大學人社中心與其合作策劃展覽的過程。從布工坊的歷程可以看出這個在地組織調和成員家庭照顧責任與工作需求的管理模式,以及與部落其他產業合作並融入部落生活網絡的經營型態。東大人社團隊提供的外部視角,讓部落內部有重新認識與解讀布工坊成員的機會,也讓布工坊成員再次肯認自身的工作內容與價值、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力量得到部落的認可。最後,作者總結,笆札筏布工坊的經驗說明了社區營造不僅是重建家園,更是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女性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專題的構思起自2022 年年底,成員於2023 年2 月9 日於臺東大學召開第一次論文構想討論會,5 月11 日第二次論文半成稿討論會,並於2023 年9 月23 日的「新實踐暨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國際研討會」共組「人類學與社會實踐」論壇發表論文,於該年年底投稿。作者們運用人類學的觀察方式與敘事風格,帶著讀者深入實踐場域,讓我們看到行動背後複雜的社會動態與多元聲音。同時,人類學特有的不斷反思自身立場的態度,提醒我們在實踐行動中,應警覺單一視角與片面詮釋的風險,確保行動能夠更全面、更包容地回應場域中的多元需求與聲音。

▍第四期電子書▕ https://www.hisp.ntu.edu.tw/ebook/22

▍單篇論文下載|https://www.hisp.ntu.edu.tw/e_publication

【目錄】

主編的話/呂欣怡

〔研究論文〕

「誰」的聲音:原住民族聲景研究與社會實踐的可能性與限制/林靖修

於時空角力:繪製土坂村傳統地名圖/蕭鄉唯

〔研究紀要〕

八八風災後社區營造凝聚的女性力量:大鳥部落笆札筏布工坊經驗/楊濬瑄、葉淑綾